视频来源:羊城晚报
8月4日,“不一样的文学天空”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学员座谈分享会在东莞市文联举行。邝美艳、温雄珍、王瑛、熊锋、曾为民、李焕文等20多名研修班学员代表一起畅谈学习体会,探讨如何让文学创作走得更远。据介绍,此次座谈分享会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文学艺术院承办。
这是研修班学员鲁院归来后的首次集合,并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规划,探讨东莞文学新发展。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带着从国家文学殿堂的学习所获,点燃东莞的“素人写作”不一样的文学天空。
从国家文学殿堂满载而归
今年以来,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样本,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持续“出圈”。中宣部文艺局、中国作协先后到东莞调研,《文艺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刊发重点报道。
为了推动东莞文学现象从“现象级热潮”走向“可持续生态”,东莞积极搭建平台,构建强有力的培育机制,推动更多素人写作者衔接全国优质文学、文化资源。今年7月14日至25日,鲁迅文学院建院以来举办的首个“素人写作”专题研修班——“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东莞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在文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能够参加鲁院的学习,不仅是我文学创作生涯的新阶段,更是我人生的一次里程碑。”在座谈分享会上,学员们回顾鲁院的学习之旅,讲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心得、感动感恩、收获满满,不约而同地把这次学习经历列入人生的重要履历。
“多年前,鲁院就是我心中梦想的殿堂,是我文学路上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标,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文学路能走多远,但我知道前方必定有她。这是我拥有极为奢侈的时光。”邝美艳回忆起初到鲁院的心情仍然难掩激动,当时她坐在鲁院的课堂里,像极了一个认真听课的小学生。近半个月的学习,不仅让她对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也让她重新对文学创作燃起了激情。
“从鲁院回来一个多星期,我至今都觉得像在做梦。作为一个‘OO后’,能够走进鲁院,向那么多的名家请教,这种经历很梦幻、很美好。”李奕橙说,这次的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非常贴近素人写作实际,让他收获满满。
作为鲁迅文学院首个面向素人写作群体的文学专题班,此次鲁迅文学院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研修班学员的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置。在强化思想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与新大众文艺有关的内容。课程安排上,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为学员授课,给予专业指导;邀请国内重要文学期刊的资深编辑,通过高水准的改稿对话,为学员们的创作把脉。此外,在学习期间,鲁迅文学院还组织学员们接连走进《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文学杂志期刊,与名编辑面对面深入交流座谈。其中《中国作家》杂志社还组织了学员们与北京皮村的素人写作者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收获,还是创作思路上的走出去,打开了更广阔的领域。”李焕文表示,作为网络作家,他以前写作都是困于一方书房,而这次学习,让他有机会和很多作家进行深入交流,从创作题材、创作定位上都带来很多启发。
点亮素人写作的火种
文学实践,文学对话、名师名家讲座、名刊名编交流探讨……大家一起写作改稿,一起畅谈文学梦想,一起创立文学社,14天的鲁院学习之旅不仅为学员们的创作提升指明方向,更为东莞素人写作的持续繁荣发展,带回了火热的种子。
东莞素人写作正成为新大众文艺大湾区叙事的生动案例。对此次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各大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座谈分享会当天,《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就整版刊登了此次研修班的6位素人写作者的作品,让读者共同聆听来自大众生活和生命深处的心声,感受“托举新时代文学最坚实的、最有力量的群体”的文字力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座谈分享会上,这个消息也让东莞素人写作者们倍感振奋。正如《人民日报》副刊编者所言,他们是与你每日擦肩而过的工人、农民、保安、服务员、快递员,他们的文字里散发着汗水与钢铁、泥土与阳光的味道,也充盈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对文艺最纯粹的热爱,涌动着无尽的创造力和远大的未来。
“感谢东莞市文联、市作协对我们这一群人的发现,尊重与帮扶,正是他们对素人写作群体的帮助,才让我们能够走进鲁院,更加接近心中的文学梦想。”“90后”作者马益林表示,通过两周的学习,他意识到了自己写作上的局限,也深受启益,期待能有所突破。
“这次研修班的背后,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等单位为我们托举,才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章新宏说,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我们是东莞素人写作的36个火种,学习回来后,要继续发挥我们的光和热,带动更多的素人写作者走向更高的水平,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使命感。”
“90后”诗人熊锋说:“鲁迅文学院是每一位作家心中的最高殿堂,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将继续用我的作品去书写这座城市的变化。”
第一次到北京的王瑛等素人写作者,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也谈及此次到鲁院进修学习对她们的莫大触动与影响。从事着最基层工作的烧烤诗人温雄珍,此次前往鲁院学习,也得到了当地镇文联和作协的关心与鼓舞,她觉得以往吃过的苦,都因为有了文学而得以改观……
从鲁院归来,学员们对自己未来的文学创作都有了全新的思考和定位,他们不少人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参与中国作家第一村“揭榜挂帅”等项目的申报与创作。
市作协主席胡磊表示,很多素人写作在文学的园地久扣柴扉,从走进鲁院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打开了文学创作新的门窗,对文学有了更高远的认知和理解。希望你们把这次鲁院的文学灯火,把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精神,带回到东莞,让文学之光永远照亮更多素人写作者前行的路。
为时代和人民创作
正如胡磊在交流会上对学员们的寄望:“我们要学以致用,把这次鲁院学习掌握的前沿创作动向,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中发现创作主题,把车间的轰鸣声、街头的烟火气转化为文学的生命力,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作品。”14天的鲁迅文学院研修结束,36位素人写作者从梦幻的文学世界中回到各自的岗位,生活仿佛一下回到现实,但一切又已经不同。在新大众文艺下,国家级的文学资源给这些最基层的作者带来赋能,大大提升了基层写作者的思想站位和创作能力。回归生活,他们以全新的视角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更多属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此次研修班班主任谢莲秀感慨地说,从莞邑到京城,路途迢遥,自古以来,一大批莞邑先贤罗亨信、袁崇焕、陈伯陶、伦明、容庚等,以他们的先知先觉、文韬武略,用智慧和胆识,享誉京都。而此次是在新时代,凭借新大众文艺之东风的吹拂,东莞举多方之力选拔36位文学学子集体“出征”,这一创举让众多素人写作者跨越了难以逾越的鸿沟,期待大家回归后,仍要深扎下来,赓续先贤们的精神与文脉,潜心创作出更多的力作。
“新大众文艺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东莞素人写作者被看到,这次的座谈分享会恰如其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大家的学习成果,让大家可以坚守文学初心,提振精神力量,积蓄力量全新出发。”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陈新浩、林玉秀,知名文学评论家柳冬妩等领导和嘉宾在听了素人写作者们的鲁院学习分享后,都从各自的角度与素人写作者们进行交流探讨。他们纷纷鼓励素人写作者,要以此为起点,带动更多东莞素人写作者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队伍中来,形成东莞文学的“可持续”繁荣。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书记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此次座谈分享会让他感受到大家去鲁迅文学院进修归来后的激动心情。他相信通过此次座谈分享,36位素人写作者们在鲁迅文学院的心得感受,一定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东莞素人写作者,激发更大的文学创作激情。
他勉励素人写作者们不要被一时的人气所迷惑,坚定走好自己的文学道路;不要被文学创作技巧所迷惑,要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心,回到写作本真;不要被托举所迷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用更加谦恭的态度去观照生活、观照时代、观照文学。
“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希望通过这36位学员去影响更多的人,用真挚的感情去感染更多的人,用更好的作品踊跃参与东莞文联的各个文学项目,推动东莞文学的新发展。”张彤飚说。
通讯员丨沈汉炎
资料来源丨东莞时间网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何 伟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东莞文联”,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同盛金配资,股票配资怎么玩,股票配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